【名师有约30】侯明生:狮子山下搞科研的“侯爹爹”

关于本期名师:侯明生 教授

“浮生未满甲子数,历经心血为科研;桃李迎春花满树,妙语学堂尽欢颜。”站上讲台,他是历经岁月的人生导师;身处实验室,他是默默耕耘的科研巨擘。将半辈子心血投入植物病理的研究,用幽默热情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既是同事眼里博学多才的前辈,又是学生口中可敬可爱的“侯爹爹”。本次“名师有约”的嘉宾,邀请到的是学校植物科学技术学病理学教授,两度荣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的侯明生教授。

197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他在华农致力于植物病毒与病毒病害的研究已四十春秋。风趣的语言表达、丰富的肢体动作、生动的实践案例、深厚的科研积淀,已构成他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精彩每一课。他深爱这些学生、深爱这个课堂。将治学融入血脉,将教书视为使命,将育人系于良知。德成于上,乐在其中。

 

1. 作为一名老师,您要搞好教学工作;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您又要投身科研。您是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作为高校老师,大多都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少数还兼有行政职务。应该说教学和科研工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做科研的过程中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从事的科研方向的发展和动态,以确定研究主题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同时将自己了解的相关信息和科研成果,通过课堂教学或其他不同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这既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启迪学生专业思维和科研兴趣。教师应该把教学作为一种乐趣,把科研作为一种追求。

 

2. 许多学生都在考研和考公务员就业中纠结,您当初是如何选择的?

 

我是1975年毕业于本校植保专业留校任教的,当时的生态环境完全不同于现在,大多数教师没有科研项目经费,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还谈不上科研工作,主要是跟着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某些基本技能,后来在老教师的带领下,逐渐对植物病毒、植物病害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长期以来,我就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科研工作。我想,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夯实基础、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综合能力,根据兴趣实际和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关于考研、考公务员这个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应因人而异。从某种程度上讲,本科学历是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条件,有些单位对人才的录用是需要更高的学历,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建议尽可能的考研究生。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只要你认为某种工作适合你自己,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都会做出成绩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3.您有没有在工作或者科研中遇到瓶颈期,您又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从事不同职业的任何人在其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经努力后可以得到解决,有的问题可能较为困难,尤其是科研中遇到问题,很长时间都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瓶颈期”,这时锲而不舍的精神固然重要,当条件或个人能力有限时,将其暂时搁置,有事甚至放弃,也不失是一种选择。根据实际,正确处理“进与退”“取与舍”的关系,也许会另辟出一片天地。

 

4. 有许多同学认为现在学习的课程内容和以后能够在工作中运用的知识还是有一定差别的,为了以后能应用于实际,您有什么建议?

 

在校学习期间,同学们对所学与实际应用的思考是十分可贵的。对待这个问题,不要孤立的看待某些课程的内容,有些知识看似与实际联系不强,但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研究植物抗病机理,就应该具备较好的细胞遗传学、生理生化基础知识。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建议应培养学习兴趣,注意课程的关键知识点的学习,学习不要急攻进利。要从长远考虑,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才能对今后工作有道可循。

 

5. 在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这门课程时,同学们表示病害种类太多,在纷乱繁多的病害中找到规律,做到高效学习,牢固掌握,您有什么好的方法?

 

这门课程是我们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许多病害种类确实很难以系统掌握,通常是一讲就懂,一看就会,一放就忘。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很正常的。分析其原因,从深层面来讲,是学校缺乏生产实践,有些同学甚至是对作物的生产季节也不清楚,这就使得繁多的病害种类难以掌握。从授课教师来讲,有些讲的也很乏味,尤其是年轻教师,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拓展开来,对同学们的兴趣有一定的影响。

 

如何解决教与学的关系呢?要真正处理好这个问题,进行实践教学、课外现场教学尤为重要。对同学们而言,在学习中不要急于求成,在课程结束后我们有两个月的实习时间,会接触到不同的病虫害,再回过头来看看书,与基层农技人员加强交流,记忆就会很深刻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到田间看看,这样能增强自己的感性认识,这也是进步,加深理解的过程。

 

6. 有许多同学想考植保专业的研究生,您对实验室研究生的管理秉持怎样的理念?对这些同学有哪些建议呢?

 

衡量一名研究生是否优秀,实验研究工作、潜心做科研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比如健康的人格、承受压力挫折的能力、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等这些都是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关于研究生管理的理念,不同导师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但共同点都是希望培养的学生有出色的表现。

 

我对实验室研究生的管理,历来都是强调:做事先要做人,学习要认真,科研要创新,发展要平衡。当然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色不同,培养过程中会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15  华中农业大学   All Right Reserved,设计:HIFA-设计系    制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